11月27日上午,“数字赋能远程开放教育”主题学术活动月系列专家讲座持续开讲。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、福建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宁教授应邀出席,为我校师生作《AI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》专题讲座,各部门、学院和科研院所有关人员参会。

杨宁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了教育中创新力培养定位在“Little-C”,依托“Mini-C”,迈向“Pro-C”。我们应着眼在“Little-C”层面,以“创新实践”为抓手,展开“双钻”模型指导的项目学习;而AI,作为计算机媒介的新形态,在创新实践中提供三种境界的“人机协同”过程等核心观点。杨宁教授还分享了AI助力教师创新教学的实践案例,展示了如何利用生成式AI辅助教师完成创新教学设计。在场的教师们深受启发,感慨颇多。

在杨宁教授的精彩讲座之后,现场的教师们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。其中一位老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:“如何避免开放大学的学生利用AI抄袭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?”针对这一问题,杨宁教授结合讲座中提到的创新思维过程,给出了她的见解。她认为,教师应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中,设计出既复杂又开放的问题情境,这些情境应具有挑战性和两难性,以减少学生依赖AI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。此外,她还强调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的重要性,并建议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框架,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高效、恰当地利用AI技术。

此次讲座不仅为福建开放大学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,也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,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。